首页 一统秦天

三、尊崇礼遇士客的制度

字体:16+-

客卿是头上戴有光环的宾客,其“光环”就是被授予“卿”这个称号。所以被称为客卿。

春秋战国时期,招徕和延聘宾客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十分盛行。而来自异国的宾客,在一些国家得到重用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正是在这种引进、选用人才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客卿和客卿制度。

“客卿”一词,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秦惠王谓寒泉子”条。

该条言及“客卿张仪”。南宋鲍彪注:“(张仪)魏人,仕秦。惠五年为客卿。”这是说张仪在秦惠文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国被称为客卿。

目前,虽尚不能确考客卿究竟起于何时,又最先起于何国,但从现存资料大致可以看出,客卿制度产生于战国中期,盛行于秦国。

在吕不韦之前秦国虽没有形成养士之风,但秦国的客卿制度却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发展得最为完善,实施得也最有力的。秦国的客卿制度有如下特点:

第一,客卿是一些具有荣誉头衔的高级宾客。有事时请出来,给予带兵、办外交、谋国政、决疑难的种种权力。但客卿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也未作一个等级列入秦国的爵位序列。

第二,客卿随需要而设,没有数量定额限制。如秦昭王时,在秦国做客卿的人就有通、寿、烛、错、胡伤、灶、司马梗、范雎、蔡泽九人。

第三,客卿授予不论门第,只考虑才能大小。这就给平民求仕提供了一个阶梯。像张仪、范雎、李斯之辈,大都布衣出身,他们以自己的才华或一技之长,被任命为客卿而加以擢用。秦王根据他们各人所建的功绩,再决定究竟何时授予何种官职。如张仪,惠文王五年拜为客卿,惠文王十年正式任相。范雎也是在做客卿数年之后,转拜为相。也有快的,如蔡泽由客卿登相位不到一年。当然,不能排除有些客卿会因种种原因不能迁转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