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统秦天

一、韩非生平

字体:16+-

韩非,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为战国时期韩国贵族的后代。青年时期曾与李斯在一起,在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求学。两位学生向荀子学了帝王之道后,却都背离了老师所持的儒家基本立场,而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后来李斯先入了秦,而韩非回到了韩国。

韩非由于有严重的口吃,不善于说话,于是没有选择游说之路,而专心于著书立说。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去打动当政者。当时韩国已十分衰弱,韩非多次向韩王建议,采用富国强兵的法家方法振兴韩国,但韩王不予理睬。有个贵族名叫堂谿公,他对韩非说:“讲法、术等学说是很危险的,你应该放弃这些非人道的主张。”

韩非则认为法、术等学说对国家有利,表示不怕国君昏聩而加罪于他,要继续宣传法家的学说。然而,韩非的学说始终没有被韩王采用。

韩非就一直在家发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被秦王政看到了。当时,秦王政已在准备完成统一的大业,迫切需要一套适合统治需要的理论。

嬴政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深表赞同,大为赏识。特别是读到下面一段: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