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是中华古代天子权威的象征。相传九鼎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
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即为天子。成汤灭夏桀,将九鼎迁到商邑。武王灭纣,又将九鼎迁于洛阳。此后,这九只象征着天子权力的宝鼎长期收藏在周王室的宗庙里。
周王室衰微以后,一些诸侯国开始觊觎九鼎。他们认为,如果得到此物,就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称霸、称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挥师北上,饮马黄河。周定王派使者去慰劳,楚庄王竟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流露出取而代之的意图。“问鼎”一词由此而来。
秦国也早就对这九只宝鼎梦寐以求了。一次,秦国兴师临周,想获得九鼎。周王室连忙向齐求救。齐兵出,秦兵退。可周王室没有想到,前面赶走了虎豹,后面又来了豺狼。齐国也提出相同的要求:将九鼎给齐。
这可急坏了周天子。周王室遂派颜率到齐国劝说齐王。颜率说:“齐国要九鼎,必然得经过魏国或楚国。魏国、楚国知道这事后,怎么会善罢甘休呢?他们肯定要将此宝鼎劫去。并且,这鼎可重啦!每鼎需要九万人牵引才能拉动,那九鼎就要八十一万人。这么多人可从哪里来呢?”
听颜率连哄带骗如此一说,齐王只得作罢。周王室的衰落史,恰与秦国的兴盛史相伴随,呈现一反一正之势。当年,犬戎进攻,幽王被杀,是秦襄公挺身而出,率领英勇的秦族儿女,顶住了犬戎的进扰攻掠,并护送平王一行顺利东迁洛阳,重建国都。为此,周平王特地封秦襄公为诸侯,并将昔日周族的聚居地沣、岐一带赐予秦族。秦由此立国,跻身于诸侯国的行列,并因平乱救周、力挽危局的壮举,令东方那些老牌诸侯国刮目相看。
周王室东迁后地盘一天天缩小,内部又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因而更趋衰落。到战国时期,周王室只占有都城洛阳及其附近相当于现在十多个县的一片土地,并不时受到大国的攻击。七个大国根本瞧不起周王室,有时连一点面子也不给,周王室实际降到了一个小国的地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只据弹丸之地的周王室又发生分裂,分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周考王(公元前440—公元前426年在位)时,考王封他的弟弟揭于洛阳,此为西周桓公。桓公的孙子惠公即位后,又封他的小儿子班于洛阳东面叫巩的地方(今河南巩义),号为东周惠公。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就冒出了西周、东周两个小国。这两个小国又互相攻战,兵戎相见,并逐步占据了周王室的土地。以致到周赧王(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在位)时,周王子已无容身之地,或是寄住西周,或是寄住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