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次北伐是由桓温所指挥的。桓温,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人。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络腮胡子像刺猬毛一样刚硬,其气质有当年孙权、司马懿之风。他是个极有军事才能但性格极端的人。他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足以体现其性格,“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这句话充分地总结了他一生的功过。
桓温16岁时,其父亲桓彝于苏峻之乱中为苏峻所杀,其中泾县县令江播曾参与谋划。年龄尚幼的桓温得知这一消息,枕戈泣血,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两年后,泾县县令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怕桓温前来寻仇,都预先将兵器放在身边。刚刚18岁的桓温诡称吊孝而入,也将匕首揣于怀中,进入丧庐后先手刃江彪,后又追杀其另外二子于道,终报父仇。从这里就已经可以看出这位将才的性格特点了。
桓温20岁时,娶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为妻,成了晋明帝的驸马都尉,被授予男爵,任琅琊太守,不久升任徐州刺史,自此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晋明帝死后,晋穆帝司马聃即位。公元347年,时任安西将军的桓温率师征讨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此时的成汉政权虽然刚建立47年,但在位的李势早失去了李特的仁慈之心,他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桓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决定率军入蜀灭汉。此时桓温兵力少,当行军到彭模时,他本想分兵两路,但将领袁乔建议说:“兵力本来就少,如果再分兵两路,则势必分散。不如集中兵力,只备三天干粮,轻装进军,断绝后路,这样或有成功之望。”桓温听后,采纳了袁乔的意见,把辎重都留在彭模,亲自带领步兵直趋成都。
在笮桥,桓温军与李势军对阵。战斗之初,桓温的形势十分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桓温的战马也中了一箭,将士都有了退却的心理,桓温本也有退缩的意思。可能冥冥中自有安排吧,在这关键时刻,击鼓的兵士领会错了桓温的意思,大擂起进军鼓来,而袁乔等将领又拼死奋战。晋军自知无法退却,一时间士气大振,竟然将李势军一举击溃。李势只得逃到葭萌城,不久派人请降,割据47年的成汉王朝灭亡。桓温则因功进位为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