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出身于江南的士族家庭,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顾恺之祖父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则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
但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伴随着东晋政治的变化而辗转变动。最初,顾恺之先在桓温的大司马府担任参军,桓温死后,桓家旧人各奔东西。顾恺之也转而依附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府的参军。殷仲堪为桓玄所杀,顾恺之又改投到了桓玄的门下。直到晚年,顾恺之才进入朝廷任散骑常侍,不久去世。
顾恺之的官职虽一直不高,但他颇有名气。当时,人们说顾恺之有三绝,即“痴绝、才绝和画绝”。所谓痴绝,是说他为人性格率真、通脱,喜欢谐谑,并带有痴呆的傻气。才绝和画绝则是称赞其诗文与绘画都已达到了相当的造诣。
关于顾恺之的“痴”,有这样一件事。一次,顾恺之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给桓玄保存,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就特意将橱门封了个严严实实。而桓玄却非常狡诈,他并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后,重新将画橱钉好了。过了一些日子,顾恺之去取画橱,发现画已全部丢失。顾恺之知道是桓玄耍了花样,可他又不好发火,就风趣地说:“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的,都已经修炼成仙,变化而去了。”
顾恺之的文学作品传世的并不多。能够反映其文学成就的有《观涛赋》和《筝赋》。顾恺之的书法也很出色,但他的书迹遗留下来的只有《女史箴图》的楷书箴文,实在可惜。顾恺之的成就主要在绘画艺术上。
顾恺之是至今能够见到画迹的我国最早的著名画家。在我国美术史上,其地位可想而知。顾恺之是晋初著名画师卫协的弟子,在大约20岁的时候,就已经因绘画而出名。兴宁时期,瓦棺寺初建,僧众们求名士们打刹注疏。邀请有影响的士大夫们来寺内鸣钟击鼓,为佛寺扬名,捐款数额皆不足10万钱,而顾恺之却提笔注疏百万钱。大家都知道他很穷,却又不知道顾恺之的真实想法。到勾疏的时候,顾恺之选中寺内一殿,要求僧众空出一壁归他处理。他闭门一个多月,画得维摩居士像一幅,但却没有点睛。顾恺之对僧众讲:“我点好眼睛后,你们打开殿门。第一日来观看的人,每人交钱10万;第二日每人5万;第三日随便给钱。”僧众打开殿门后,画像光彩照人,一殿生辉,参观者拥挤不动,结果当天就收钱百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