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绣天唐

四、开明的经济文化政策

字体:16+-

唐朝从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全盛时期。一个小的县城也有万把户人家,稻米十分油润,大米也非常洁白,公家或私人的仓库里都装满了粮食。全国各地都很太平。出远门再也不必挑选好日子,齐鲁生产的丝织品一车又一车在各地畅销,男子养牛耕种,妇女采桑养蚕,大家安居乐业。

在生产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开元十三年(725),“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后直至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价低廉平稳对社会的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唐朝户口亦逐渐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万,贞观时增至30万,永徽三年(652)上升至380万户,神龙元年(705),全国有户615万,有人口3714万。而到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更快,在天宝十四年(755),全国户数增至891万,人口达5291万,这是唐朝人口统计的最高数字,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在簿籍,所以政府统计的户口数比实际户口数要低。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至少有1300万至1400万,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约有6000万至7000万人。垦田面积据其估计约有800万至850万顷左右。

政局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玄宗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开元二年(714),他命戴谦开掘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东北50里的甘泉渠、25里处**河渠、20里处的灵长渠及千亩渠,当时引水灌溉的田地面积达千余顷。

这些农田水利的兴修,对抵抗旱灾、增加粮食产量大有裨益。此外,唐玄宗还下令招募社会流民耕种荒田,免征5年赋税,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玄宗采取了这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全国出现了“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的局面。为了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并抵御天灾,玄宗又极力主张恢复常平仓、义仓制度。常平仓的设置,主要在于平抑粮价,防止年丰谷贱伤农和荒年谷贵伤农。而义仓的设置,主要在于荒年救灾和青黄不接时向农民免息贷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