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绣天唐

第十九章 平定藩镇割据

字体:16+-

藩镇割据就像是唐王朝后期统治的一个定时炸弹,不消除这个隐患,下一个“安史之乱”随时都可能发生。

“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原来只在边境设立的节度使随之在内地也迅速增加,并且有一些节度使趁机扩充势力,在叛乱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平定叛乱之后,就各据一方,表面上听从朝廷,其实各有各的打算。在平定叛乱后期,唐王朝接受了很多叛军将领的投降,他们在表面上归顺朝廷,其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以图后事,他们大多数被任命为新的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地方割据。

这样,藩镇割据的局面就一步步形成了。

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征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对全国的统治,中央成了一个空壳的“司令部”。唐德宗费了四年时间,用征讨和妥协的办法,勉强平息了河北藩镇的叛乱。可是,藩镇势力并没有真正肃清。许多节度使仍然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继续对抗朝廷。

其中最著名的是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吴少阳和吴元济,他们相继以蔡州为老窝,盘踞淮河上游地区三十多年,不听朝廷调遣,成了国中之国。他们时常派兵出去掠夺烧杀,人民长期处在暴虐统治之下,生活水深火热。唐朝朝廷先是运用政治手段,限制藩镇的发展,但割据一方的这些“土皇帝”对中央的政策阳奉阴违。后来朝廷意识到,靠政治手段不可能达到目的,只有靠武力才能解决藩镇割据的局面,但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将领,士兵的战斗力也无法和藩镇的士兵相比,虽多次出兵征讨,却没有取得多少成效。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正月,朝廷任命李愬为唐(今河南唐河)、随(今湖北随州)、邓(今河南邓州)三州节度使,可以自己扩充军队,准备讨伐吴元济;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赴前线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