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绣天唐

二、巨匠陈子昂名扬千古

字体:16+-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比四杰中的王勃和杨炯稍稍晚了一点。陈子昂家境富裕,性情豪爽。24岁时就中了进士,做过的最大官职是右拾遗,他经常上书论政,陈述时弊。他曾随武攸宜带兵出击契丹,因与武攸宜性格不合,后来解职回到故乡,最终被县令段简诬陷遭受牢狱之灾,忧愤而死。

从唐朝初年到陈子昂时期的数十年间,人们一直受宫廷文学的压迫,虽然这种文字辞藻优美,但言之无物,大家期待一股文学新潮的到来。陈子昂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提出清晰而透辟的诗歌理论主张。他在总结了前代诗歌发展的历史经验之后,标举出“汉魏风骨”的著名理论,恢复和发扬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矫正诗界软弱柔靡的倾向,为唐诗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对人生所处背景的细微体察。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就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充满进取精神的佳作,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察与思考。陈子昂总是以宽厚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宇宙,把个人的生存状态放在这巨大的背景下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无限渴望。他的《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抒写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怆,但其中更多的却蕴含着自信,有一种与时代不合而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作者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傲的自我形象,给人以崇高的美感。陈子昂不仅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更为广阔的精神上,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的诗歌思路,赢得后代的敬仰。

这一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在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