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在南北朝时期,不少书法家融合北方碑版体之方严道劲的风骨和南方书简体之疏放妍妙的气韵,逐渐开始探索创新的书写体。唐承隋制,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立碑,贵族、官员和平民可设墓志。树碑立志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大大推动了书法的发展。碑志要求字体典雅、端庄,抄写则要求规范、整齐,都要求使用统一、美观、实用的字体。书法艺术在唐朝时期受到唐代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唐太宗喜爱书法,命人搜求王羲之的墨迹,整理成卷。他在选拔官吏的考试中,把书法的好坏作为一项重要标准,以此来激发读书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唐太宗请虞世南做书法老师。虞世南的字,内刚外柔,雍容华贵。他死后,太宗很难过,对魏徵说:“再也没有人同我论书法了。”
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557—641),其书法用笔刚劲峻拔,笔划方润整齐,结构开朗爽健,在书写的间架结构、书写速度、用笔轻重、笔划肥瘦等方面,做出了总结性和规范性的贡献,对后人影响颇深。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是和欧阳询齐名的大书法家,他俩和褚遂良被称为初唐三大书法家。他们有的擅长楷书,有的擅长行书,有的擅长草书,在继承前辈书法艺术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
继唐朝初年三大书法家之后,成就比较大的是“草圣”张旭和怀素和尚。他们创造的“狂草书”笔势放纵,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但狂而不乱,狂中有序列,对后世影响深远。张旭往往醉后落笔疾书,常有佳作产生,人们称他“张颠”。他的草书变幻无穷,挥墨时飞动的姿势像舞蹈一样美妙。怀素少年时家贫,为了学习书法,他种了很多芭蕉,在蕉叶上写字。他用坏的笔,据说可以堆成一个土丘。或许是狂草书法的特点吧,他也喜欢在酒酣兴起时落笔。他的草书,活泼飞动,像飞一样栩栩如生,有如笔下生风。人们说他是“以狂继颠”,把他和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到了唐代中后期,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又把书法艺术推到了新的高峰。颜真卿(708—784)唐代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颜真卿曾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真卿举义旗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