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宋春秋

四、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字体:16+-

素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著称的赵普可以称得上是宋朝的第一文臣。

在赵匡胤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赵普就已经在赵匡胤的父亲身边当差了,那时,赵匡胤还和他兄弟相称。后来,赵普成为赵匡胤的幕僚,在陈桥兵变中出了大力。在宋建国之初,赵普更是皇帝的左右手,以至于太祖的母亲杜太后都对他说:“我的儿子现在还不会做皇帝,一切还需赵书记劳心。”

赵普的祖籍是幽州蓟县(今北京),他的父亲赵迥在后唐末期举家迁到常山(今河北正定),后晋时,赵普一家又迁居洛阳并长期在此定居。由于原籍已属于辽国控制,赵普便经常自称“常山人”。

由于赵普小时候家境还不错,所以就读了些书,但都不求甚解,并没有积累多少学识,眼看着武功练不成,科举之途也没有希望,他就学着父亲投奔军中做了谋士。

赵匡胤早就知道赵普这个人断事明敏,非常有才能,就把他笼络到自己的父亲赵弘殷帐下听差。赵弘殷赴淮南作战,没想到在滁州生了一场大病。赵普在旁朝夕侍奉,甚得赵弘殷欢心。因为两家同姓为赵,赵普顺势与赵匡胤父子攀附为同宗。同一年,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选赵普做了节度推官,赵普正式进入赵匡胤的幕府。周世宗死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并领归德州节度使,赵普也由此升为节度掌书记。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自己的幕僚们在后周的官职都太低,为了稳定局势,只能留用范质、王溥、魏仁浦为宰相,将赵普升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参与掌握枢密院的军事大权。在平定了李筠叛乱后,赵普又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成为赵匡胤幕府中第一个升任两府大臣的人。

宋太祖为了避免宋朝成为继后周之后第六个短命的政权,向群臣征询对策,只有赵普的回答让宋太祖最为满意。赵普建议宋太祖,对藩镇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以加强皇权;对名望比较高的石守信等军事将领,要收其兵权,以避免可能的兵变。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逐步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赵普更加受到太祖的信任。后来,为了能让赵普做上宰相,宋太祖一天之内将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时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