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宋春秋

五、寇准:刚正不阿的宰相

字体:16+-

科举制度为下层社会有才能的人士提供了走向高层的机会,太宗也依靠科举网罗了不少优秀人才,寇准就是其中的一位。

寇准是华州下邽(陕西渭南县)人,小时候家庭贫困,虽然十分聪明,却不认真读书。寇准结识了不少市井浪子,每天和他们一起玩狗斗鸡。母亲对待寇准非常严厉,但仍然管不住他。有一次,母亲看他又出去鬼混,气极了顺手拿起一个秤砣砸向儿子,正好打在寇准的脚背上,一时血流不止。寇准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浪**下去,于是开始发愤读书,十九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第二年被派到巴东(四川奉节)当了知县。

年轻的寇准在知县任上非常负责,他走遍了巴东的山山水水,走访大村小户,体察民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在摸清了基本情况之后,他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巴东县乱派差役、乱收费和长期积案是民怨最大的问题,寇准雷厉风行地推行自己的新策,将乱摊派的差役全部减免,长期的积案迅速审结,该平反的平反,该严惩的严惩,并处理了一批民愤极大的污吏。寇准上任不到半年,巴东县已变得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将这位年轻的知县亲切地称为“寇巴东”。

寇准在知县任上的作为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官职提升得很快,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官。寇准少年得志,不仅在当时,就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也是少见的。寇准官运亨通,凭的并不是阿谀逢迎、依附权贵,他刚正廉明,连续升迁完全是靠自己的忠诚与智谋,宋太宗就曾经夸他是一个“临事明敏”的人。

进入朝廷后,寇准敢言国事,他的远见卓识更为太宗所赏识。有一次,寇准在殿上向太宗奏事,一句话惹恼了皇上,太宗当即站起来,甩了甩袖子就要准备离开。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的臣子早就已经吓得跪伏在地上请求皇上原谅了。可是寇准却不同,他见皇上发火,不但不请罪,反而伸手扯住了皇上的衣角,劝太宗坐下来听完他的奏述再离开。盛怒之下的太宗并没有责罚寇准,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夸奖道:“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