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开“博学鸿儒科”,这一招确实英明。此时三藩之乱即将平息,吴三桂已是苟延残喘,虽然强行在衡州城内称帝,还没过够皇帝瘾就一命呜呼了!他的孙子吴世璠即位,也是中气不足,清军正在收复失地,直捣贼巢指日可待了!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恢复故国的最后幻想也已破灭,那些清初曾经坚持不仕清的名节之士,也看清了新皇帝的文治武功,内心有所触动,开始跃跃欲试。康熙皇帝的旨意下达后,各地响应热烈。
很快,京城里就挤满了从四面八方前来应考的学子们。康熙对这次考试特别宽仁,所有赴试人员均受到优待,每人每天还发给俸银和粮米,又让官府给贫寒的学子们准备客栈。也有不少人慕我们公子的大名,到明珠府上来拜访,公子全都高高兴兴地迎接,给他们提供吃住,又向他们大肆宣扬康熙此举的良苦用心。
那阵子,我也是兴奋莫名。要知道,开科场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我从小听说的故事,看过的戏曲,那些中了状元打马游街,金榜题名之后风光无限的趣事,都让人心里痒痒,蠢蠢欲动。虽然我读书时成绩不算顶好,但对这热闹的场合却不肯放过。
不料这次科考真是千奇百怪,我和老百姓们站在大街上看热闹,只见有的考生兴高采烈,披红挂彩;也有人名满天下,却是被地方官强行逼着来赴考的;有人装病,被抬到考场门前,还赖着不肯下来;有的则在考场前捶胸顿足,煸动众文人不要应考。还有人跟地方官员争执说:哪怕刀子绳子一起上,我也不应考,除非逼我去死!更有一个白发老人在呼喊着:文兄们,皇帝不会真心起用汉人,大家千万别上了朝廷的当啊!
这场面堪称刺激,跟我想象的进京赶考完全不一样。到后来,简直成了汉人对满人的统治在进行一场示威大游行,有点儿“五、四”时期飞行集会的味道。当时我只恨自己手头没照相机,好把这轰轰轰烈烈的一幕给拍下来,拿到某个历史杂志上去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