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与红

04

字体:16+-

肖伟光长时间地苦思冥想,在矛盾中纠结了一个星期,想出了一个既不完美,又很牵强的方案,控制工资总额,提出减资不减人的工作思路,提交矿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在长时间的争论中,矿党政会议通过了减资不减人的改革方案。

像党委宣传部,按照千分之一的配备标准,一万两千名职工,应该是十二人,要按照八个编制核算工资,每人的收入就减少了三分之一。虽然不算合理,但穷大家都穷,勉强还能接受。坚持一年之后,渭北矿务局下达硬性指标,必须减掉四千人,半年时间减不下来矿党政写检查,书记、矿长就地免职。

困难局面的持续恶化,犹如一座山,已经压得肖伟光和他的领导班子喘不过气来,减人的刚性指标没有丝毫的缓冲空间,前所未有的双重困局,使肖伟光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单宝平参加完学校的毕业考试,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在了他的头上,《国家能源报》在西山省设立记者站,其中一名记者是北京知青,落实政策调回报社了,正好空缺一个位置,站长邹平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自从《西山省采取措施,解决煤炭企业困难》这篇文章发表后,单宝平的名字就留在了老站长的脑海里,并在随后的省内不同媒体、新华社内参中频繁发现有单宝平的文章,比如《煤炭资源面临灾难》《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出路》《围绕市场经济,转换经营机制》等等,尤其是发表在政协报的《白色文化警示录》《潇洒人生亦自然》《无可奈何火葬场》《殡葬期待升温》等系列报道,引起了一时的殡葬改革热,让邹平站长更强烈地感到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担当煤炭工业发展报道的重任。

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了单宝平,老站长一眼就认准了面前这个腼腆、纯朴又有一点儿灵气的煤矿工人,在了解了家庭、工作单位和现状后,直拍手叫好,因为他现在就需要有井下工作经验,具备一定水平和文凭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