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与红

05

字体:16+-

一年多时间,宣传部副部长田宝琪跟随领导逐门挨户地采访,一方面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为领导动员再就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外面联系就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在每天矿区新闻广播里,开设再就业专栏,使下岗职工及时准确掌握外部信息,选择各自的去向,还在《国家能源报》《西山工人报》《渭北日报》《渭北矿工报》上遍地开花地宣传报道鳌北煤矿下岗分流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大家看到了组织的关怀,鼓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了田宝琪采写的鳌北煤矿分流下岗职工五千名其中三千人已经得到妥善安置的新闻,在整个产业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渭北矿务局有史以来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渭北矿工报》对田宝琪以“渭北矿区煤‘秀才’”为题做了大篇幅的采访报道:

这位煤“秀才”叫田宝琪,担任鳌北煤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角色已经一年多时间了,主管全矿的宣传等工作。他创造的业绩,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是在全局数得着的,因而他连年获通讯报道先进称号。鳌北煤矿响应国家号召,几千名下岗职工分流后得到妥善的安置,没有造成大的上访和不稳定事件,也是其宣传工作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宣传归宣传,这是形势的需要,但谁知道田宝琪至今还是个农民协议工,也就是说,他本人还是个农民身份。农协工当上副部长,在渭北矿务局,可以说是“独家新闻”,在全国煤矿恐怕也不多见。

说起田宝琪的经历,还多多少少带一点儿传奇色彩。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后期的田宝琪,大概是小时营养不良的缘故,至今个头不算高,但是上学之后,他在读书和写作文上都显示出天资聪颖。作为“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年代的一代”,他不甘沉沦,对读书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千方百计找来“文革”后幸存的各种书籍,如饥似渴般阅读,作文自然日益长进,常得老师夸奖。1983年学校毕业后,他回到了三秦大地的家乡务农。此时的三秦大地,改革开放大潮如渭河之水,滚滚向前。本来就不满自身生活现状的田宝琪,内心更加躁动不安,总想到外面闯世界。于是,当鳌北煤矿招收农协工的时候,他就毅然应招,来到鳌北煤矿采煤五队当了一名采煤工人。正如田宝琪在四年后一篇改变他命运的散文中坦露心迹时所言,一个二十多岁的有点文化的青年,从农村来到渭北市高原矿山,从农民变成矿工,在初时的新鲜新奇劲过后,矿井下阴暗的环境,潮湿的巷道,窄狭的工作面,繁重的体力活,和天天洗澡还洗不净的黑眼圈,曾令他动摇过、后悔过。但是,农民吃苦耐劳精神使他度过最初的磨合期,仅过月把天就适应了,而且显得特别勤快、厚道,几乎每班都第一个到达工作面,抢着干最累最苦的活,月月出满勤,班班不惜力,深得老师傅和青年工友的喜爱,还当上了副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