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的旋律

三十四

字体:16+-

上海战局一败涂地,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沿着长江水路、旱路,从松沪前线节节败退下来。坐镇苏州的蒋介石匆忙赶回南京,召开所谓的内阁会议,紧急商讨迁都方案去了。然而《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第二队》,继续溯江而上,向着姑苏城进发,准备慰问前线指挥部的将士们。

夏末的江南水乡是格外喜人的。早稻刚刚收获,晚稻又绿油油地罩住了水乡大地。渔民们扬帆下湖捕捞鱼蟹,有的还要远航进城,交换所需的物品……但是今年却异常凄凉,农民们、渔民们看着溃败下来的军队, 由上海一线逃出来的难民,私下里传着上海战局的消息,担心鬼子打来的后果……简言之,无地可逃的普通水乡人民,只好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

滚滚的长江奔腾不息,一日千里地向东流去。一条机帆船溯江而来,二队的战旗插在船头,迎风抖动,哗哗作响。洪深坐在船尾,双手捧着一个纸夹,低头写着活报剧《上海之战》。鲁人俯瞰波浪滚滚的扬子江,低声吟诵着:’“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刘浪躲在船舱里,蒙头大睡,想忘掉人世问为一切。冼星海伫立船头,手把旗杆,神态肃穆地注视着那些混乱不堪的逃难木船,以及满载溃败的军队、党政军要人的江轮。他凝思自问:‘上海就要落入日本人之手,苏州、南京……能保得住吗?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随着徐徐的江风,飘来了凄然的《松花江上》的歌声。冼星海循声望去,只见一叶木舟漂零在大江之上,无数的流亡青年、逃难的群众坐在船板上望江放歌。奇巧的是当年那位卖唱的老人也坐在船头拉胡琴,为大家伴奏。卖唱女小瑛站在中央,含泪唱出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

卖唱的老人似乎认出了冼星海,他一面淌着热泪拉琴,一面向着他点头致意。然而冼星海好象啥也没有看见,继续在思索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