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与老百姓同治腐败

字体:16+-

廖永忠去世一个月后,刘伯温也在老家浙江去世了,死因据说是得了严重的疾病。后世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胡惟庸毒杀的刘伯温,还有人说是出自朱元璋的指使。无论是哪种说法,刘伯温的死去都意味着浙江帮退出了大明帝国政治中心。

朱元璋在两个功臣接连去世后,流下了几滴眼泪。还未等他从复杂的心绪中走出来,有个愣头青就上书,请求恢复科举制。

到了元王朝后期,科举制被废除,政府对人才的选拔如同一团糨糊。明帝国成立后,刘伯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于是恢复了科举制。明帝国的科举是在1370年农历八月由刘伯温亲自主持并恢复的,在科举制实行的第一年,据说刘伯温为政府网罗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但朱元璋始终不看好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他多次对官员们说:“科举制选拔出来的都是些没有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的书呆子,让他们这样的人做父母官,就是在祸害百姓。”

朱元璋还重点指出,大明帝国的官员,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都应拥有实际工作经验。他对刘伯温说:“徐达如果来考试,能过关吗?李善长也不能过关,但他们却是最好的官员。”

刘伯温说:“此一时彼一时,太平盛世,怎么可以用乱世识别人才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呢?”

刘伯温对此坚持己见,朱元璋只好让步。如果你以为这是朱元璋不了解科举制而表现得无知者无畏,那显然低估了他。朱元璋向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他肯定懂得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就是考试制——科举制。那么,他为什么会强烈反对这种制度呢?

这要从科举的内容入手分析。刘伯温所提倡恢复的科举考试其实是元王朝的科举考试,考试科目是朱熹注释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同时加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几本书都有共同的特点:家国一体、尊重权威。大明帝国刚从元帝国的手中抢到不少利益,许多人的内心深处还留存着这样的顾虑:这个时候考试的内容还是这些理念,明王朝难道要走元王朝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