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八章 一生勤勉,拼到最后一刻 相信《烧饼歌》

字体:16+-

1395年阴历三月,朱元璋又丧一子。这一回去世的,是他和马秀英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

朱樉在朱元璋眼中,绝对不是像朱标那样的好孩子。他在陕西时,常常做些违法的勾当,也经常被人告状。为此,朱元璋还特意让朱标去了一趟陕西,以调查朱樉的情况。幸好朱标重视兄弟感情,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替二弟说了一堆好话。朱元璋虽然知道朱樉的一些违法乱纪行为是真的,却都碍于朱标的关系而没有去深究。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朱元璋对家人都很好,很少向家人举起屠刀。

不过,朱元璋对朱樉的印象从此变得极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元璋都不再提起朱樉,直到1395年正月。那时,甘肃发生了少数民族叛乱,这时候的朱元璋已无将可用,总算是想起了离甘肃很近的秦王朱樉。于是,朱元璋命令朱樉率领兵马去平叛。朱樉对付这些人的叛乱,简直连热身都算不上,轻而易举就将敌人打趴下了。但回到陕西不久,朱樉就因为在征战途中受到瘴疠之气侵袭,于阴历三月一病不起,很快死去。

对于朱樉的病逝,朱元璋表现得极为冷淡。他叫来礼部尚书任亨泰,与他商议朱樉的谥号。任亨泰是明代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孝道,统治者常常通过“表彰孝行”来弘扬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直到任亨泰,才把“表彰孝行”这一行为纳入法律范畴。我们要记住这个人物,是他以一人之力,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上接了天线,下接了地气。

任亨泰有知识、有见识,当然也是个心理大师,他注意到朱元璋对朱樉的死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平静,于是联想到朱樉在世时的种种表现,所以追封朱樉为“愍”。《谥法》上说:“在国逢难(逢兵寇之事),曰‘愍’;使民折伤(苛政贼害),曰‘愍’;在国连忧(仍多大丧),曰‘愍’;祸乱方作(国无政动多乱),曰‘愍’。”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愍”这个谥号其实很差劲。如他所料,朱元璋居然同意了,并且在给儿子的人生鉴定书中这样写道:“我深感哀痛,此乃父子之常情;我追赐谥号,此乃天下之公理。朕所封诸子,以你年长,首封于秦,希望你能永保禄位,以做帝室之屏。为何你不修养德行,以致殒身,故赐谥号为‘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