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夏禹到了苗山之后,那时万国诸侯已到得不少。百姓听见夏禹驾到,亦都来欢迎。到得一处,只见新建筑的宫观不少,都是预备给夏禹住的,但那上面的匾额有的题“尧台”二字,有的题“舜馆”二字,旁边都有铭记,称赞尧舜之功德。夏禹见了,暗想:“他们来欢迎我,而竭力称赞尧舜,就是表明我之功德不及尧舜而已。我现在已将出世,何必再与他们争闲气,统统都随他们就是了。”到了大会将开之前一日,各国诸侯差不多到齐,只差了一个防风氏。那防风氏国离苗山最近,偏偏不来。夏禹心中非常不满,暂且不表示。
次日,夏禹大会诸侯,朝觐礼毕,便将平日考察诸侯功德优劣的一张成绩单发表,如某某有功,某某有过,某某平平,某某功过相抵,某某过不掩功,某某功不掩过之类,条分缕析,纤悉不遗,确实允当。众诸侯看了,无不震悚佩服。夏禹对于那有功的加之以奖励,对于有过的加之以训诫,其余或奖诫并施,或奖多诫少。自此之后,那座苗山就改名为会稽山,就是在此会计诸侯功过的原故。
到了第三日,夏禹又召见各地耆老,询问他们地方的疾苦。然后又会集各国诸侯,向他们发布两条政纲。一条是叫他们应该普及教育,注重于诗礼。一条是民间所用之铨衡斗斛等应该注意,使它们齐一。从前帝舜时代,每次巡守,都以此为考察之一种。无如日久顽生,愚民无知,往往任意私造,轻重不等,大小不一,以致欺诈迭生,争讼以起。而在上的人以为这种是小事,不去理会它,其实与风俗民情大有关系,以后务须随时审察,使它划一,是亦为政之要道。众诸侯听了,皆唯唯答应。
夏禹又说道:“寡人在北方,听见众诸侯对于寡人的筑城郭、修戈甲之事大不满意,所以时有反侧之谋。但是寡人所以要如此,亦无非为卫国卫民而已。现在与众诸侯约,寡人已有决心尊重众诸侯之意,将已筑成的城郭统统拆去,将浚治的池隍统统平去,将所有的戈甲统统焚去,与尔众诸侯以赤忱相见。但愿尔众诸侯此后对于中央政府亦恪尽臣道,无有猜虞之心。那么天下统一,永无战争,实是万民之福。未知尔众诸侯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