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的一亿次停留

重庆提喻法

字体:16+-

重庆,已经不是原来的重庆了。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想该如何度过这糟糕的一天。传统媒体落幕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快,《重庆时报》在最后一版刊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有点像不舍离开舞台的演员,唱出一个略带埋怨的尾音。我的记者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在最后一天,电脑上弹出的信息,让这个告别日变得离奇起来。

这是一封奇怪的邮件,比起告别信,它更像是一首诗、一些不知所云的闲篇,似乎好心提醒你不要变得跟写信人一样。现实世界给你制造诸多困境,最明智的方法就是暂时远离这世界,特别是在像立体迷宫一样的重庆。

这是我从信中诸多华丽的比喻中解读出来的一小部分。

邮件最后一句,又有点像一篇侦探小说的开头—“他们都希望我死了,你也是吗?”

他是谁?落款没有留下姓名。希望他死了的他们又是谁?最关键的是,这一切是如何跟我扯上关联的?

办公室的电器一个接一个被关掉,像是失去光亮的群星。直到头顶的灯光暗下来,我才意识到,该走了。

编辑老李抱着箱子挤进电梯,问我也问其他人:“接下来咋打算呢?”

顺其自然,似乎是最好的答案,大方得体且能终止对方的盘问。

跟他们不同的是,我还带走了一个谜,一个暂且看不到来路和去路的谜,在谢幕前的最后一秒,它以恩客的姿态从天而降。非要用比喻的话,它就像一个彩蛋或是一张地图,把我从暂时的伤感和沮丧中拽出来,随手抛给我下一个目标所在。

重庆的太阳明晃晃,压得人抬不起头。

天气炎热得能融化一切,空气潮湿而黏腻,在皮肤裹上一层让人无法呼吸的膜。接下来的几天,我窝在房间跟空调相依为命。

我已经能把那封信背下来了,短短几百字,没有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提示,除了知道那人跟我生活的城市有密切关联之外,其余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