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春秋

千古斯文道场——稷下学宫的流与变

字体:16+-

“稷下”之名,始见于《史记》。

“稷”,在中国浩瀚的史籍中,是一个有着特殊分量的概念。“稷”,也叫“后稷”,是周族始祖,因善种粮食,“稷”被尊为农神或谷神,在我国古代享有崇高的地位。“社稷”一词的意思,就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亦用作国家的代称。

方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三处以“后稷”的“稷”为名的“稷山”,一处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南,一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还有一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南。临淄稷山,是临淄与青州市的界山,山阴为临淄,山阳为青州。山上旧有后稷祠,海拔虽仅171米,但影响巨大。齐国古称稷下,齐古城有“稷门”,皆因此山而起。

因稷门而名的稷下学宫,顺应战国时代变法改革的历史潮流而产生。

创立于2300年前的稷下学宫,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它兼具国家元首智囊团、政府议政院、国家科学院和研究所这三者功能之总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国家智库意义的机构。这所学院前后历六代,影响遍及列国,规模之大、聚集人才之多,在当时应属世界第一。

在自由、开放、包容的稷下学宫,形形色色的门派、五花八门的思潮,从四面八方汇集交聚,稷下学宫的知识分子们各抒己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造就了人类文化政治景观的一座高峰。

——题记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然而,正是在这时代的动**与纷争、思想的争鸣和交锋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学术极为活跃的黄金时代。

历时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地带。极大的开放、极大的变革、极大的流转,使中国的思想呈现了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各阶级、各阶层、各流派,都企图按照自己的利益诉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彼此诘难,在睿智的想象中相互争锋,在深沉的阐述中相互砥砺,在慷慨的激辩中相互增长。这是人类思想史真正的黄金时代,它宛如簇簇晨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似道道曙光,为学术思想带来了蓬勃灿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