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
横平竖直的北京旧城,有一条东西向的长街——五四大街。这条大街的中心,有一个朴素的门牌,上面刻着“五四大街29号”。在这个门牌的后面,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古朴的铁门后面,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老式建筑。春来暑往,斗转星移,这座“工”字形的建筑已逾一个世纪。
1918年初,李大钊在这里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也是从这里出发,一路行进到天安门,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火焰。
1918年,毛泽东在这里的第二阅览室担任图书管理员。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又称“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红楼一层东南角的李大钊办公室,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因北京大学的历史渊源,因深沉宁静的红色外貌,这座建筑从建成至今,一直被人们称作——
北大红楼。
一
1917年,农历丁巳。
这一年,刚刚回到中国履新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刚满50岁。五十而知天命,蔡元培却不知道他要面对的,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为北京大学的第六任校长,等待他的是一个烂摊子。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将北京大学腐蚀得乌烟瘴气,教员因循守旧,学生无心向学,人心日渐堕落,校园毫无生气。立志改革的蔡元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改革主张,他要从一所大学开始,用教育和启蒙的温和方式,重新掀起一场意义更加深远的革命。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1902年大学堂恢复办学,采用分馆制,设有仕学馆和师范馆,后又陆续增添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改名之初,校内封建官僚习气依然如故,学生多是仕宦子弟,他们来此读书,无非是为日后的官运仕途谋取身价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