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率入门:在不确定的世界作出理性选择的83个知识

白发苍苍的状元

字体:16+-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是古代学子改变一生的捷径。一旦获得成功,平民变成官身。古代的读书人大都从小立下志愿,勤学苦读,考取功名。有诗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徐遹,字绍闻,瓯宁(今建瓯)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特科状元。旧志中记载:“特奏名,对策迎合意旨,擢第一,诏视正奏第一人恩例。”入直秘阁,任广德军知军。徐遹自幼勤奋读书,发愤图强,想考取功名,但是事与愿违,每每赴考,总是名落孙山。不过,徐遹非常执着,屡考不中,却屡败屡考。数次考试不中,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很多人劝他放弃,可他就是不肯,认为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于是发誓不考取功名决不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徐遹七十六岁时,顺利通过了乡试,进京赶考,高中了特科状元。

唐朝的尹枢,考上状元那一年,七十三岁,年逾古稀。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状元,是他毛遂自荐得来的。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礼部侍郎杜黄裳被委派为主考官。杜黄裳此人有治国之才,富有才华,且为人不拘一格。他召集五百多个考生,告诉他们,名额只有三十个,但是他不好抉择,希望考生们能推荐出三十个人。白发苍苍的尹枢走了出来,写完二十九个名字,竟是毫无差错,都是才华上等、名列前茅的人,十分公道。在场所有人都心悦诚服。名单上写了二十九人,却少了状元之位。然后他毛遂自荐道:“今科状元非我莫属。”杜黄裳找出他的试卷仔细查看,果真才华斐然,当得上状元之名。于是尹枢就成了当科的状元。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讲范进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考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范进因过于激动,竟闹出一场癫狂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