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

同音不同义,巧用谐音法制造幽默

字体:16+-

作为表意文字,中国汉字有很多同音不同义的情况。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倘若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同音不同义的字,就能够达到诙谐的表达效果,也使得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即便是在尴尬的情况下,巧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表情达意,也能让人转怒为喜,消除尴尬,甚至使得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得到解决,如此一来,岂非皆大欢喜吗?

当然,使用谐音字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首先要了解字的读音;其次要了解字的含义;最后才能根据事情发生时的情况,灵活使用同音不同义的字。倘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掌握谐音字并且将其准确灵活地运用到语言交流中,实际上是一种技巧。毋庸置疑,说话的技巧有很多种,使用谐音便是其中的一种。当然,任何技巧都不仅仅需要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我们多多在语言环境中进行锻炼和提升,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成为社交场上的达人。

事例一:

清朝末期,有个纨绔子弟赴京赶考。可恨他平日里不思进取,从来不读书,连字都认不全,却想考取功名。考试临近结束,这个纨绔子弟在试卷末尾写道:“我是李鸿章亲妻(戚)!”他自以为主考官看到他后台强硬,肯定会放他一马,让他顺利通过考试,也能弄个或大或小的官当一当。不想,主考官为人正直,办事坚持原则,在看到这句让他啼笑皆非的话之后,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在试卷后面批阅:“既然你是李鸿章的亲妻(戚),我当然不敢娶(取)你。”

事例二:

明朝时期,有个人特别粗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不出错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过生日,他特意带了4斤新鲜的枇杷去给朋友祝寿,但是在写礼单时,却把“4斤枇杷”写成了“4斤琵琶”,不由得让人啼笑皆非。朋友过完生日之后,细细品读礼单,看到这句话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用来嘲笑他:“若非读书识字差,枇杷如何是琵琶;如若琵琶也结果,所有箫管都开花。”后来他看到这首诗,也不由得羞愧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