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鬼谷子的局,王阳明的道

事情来了,以良知以应之

字体:16+-

“明”言有“道”

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

“明”言今说

事情来了,只是尽我心里的良知来应对,那就是“忠恕违道不远”了!

今人得“道”

王阳明认为,一生只需做一件事:致良知。他说:“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无事时守着良知,如同有事一样;有事时也守着良知,如同无事一样。但是,凭良知做事,不一定都能做好,“乃有处得善与未善”,为什么呢?“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人或因才力有限,或精力不济,不可能事事都能办好。

怎么办呢?你只要“尽吾心之良知”办事,自可问心无愧,外界的毁誉,可以不放在心上。他说:“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所谓事情办得好与不好,那是以外界的毁誉得失为标准;内心的烦恼、压力又因毁誉得失而来,不利于守护良知。你若尽良知办事,那么平时所说的好未必是好,不好未必是不好。关键在于你要自己心中有数,不能全凭别人说好道歹而摇动心旌,也不能因一时得失而动摇信念。

王阳明的“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如同俗话所谓“按良心办事”。这是一项很高的功夫,说来简单,做来不易。为什么呢?讲良心的人遇到不讲良心的人,一般会吃亏。好比讲卫生的人遇到不讲卫生的人,谁会弄脏谁的衣服呢?答案不言自明。那么,讲卫生的人是否应该因为别人不讲卫生而放弃讲卫生的习惯呢?答案是否定的。你讲卫生,虽然偶尔会被弄脏,终究是个干净人,到了干净的环境,你也不觉得寒碜;反过来,不讲卫生的人,常弄脏别人,自己并没有因此变得干净,到哪儿都会惹人厌憎。那么到头来,真正吃亏的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