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把握得住。唐朝文豪韩愈说的“动皆中于机会,以制胜于当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时候,社会都是“动”着的,机遇也是这样。准确抓住它,并能应用起来,就会成功。对于商人,特别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官商来说,没有机会,就没有利;没有利,也就没有发展。因此,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机会,他看得很重要,而正是因为他对机会的重视,所以,他总是能抓住机会,从而顺势而起。
1.乘势而谋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古话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胡雪岩
在胡雪岩看来,势有三种,即人势、商势、局势,他的名言是“有势就有利”, “势”是为利服务的。胡雪岩确实是乘势高手,因为“势”对他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一个生意人如果能像胡雪岩这样察势、造势、顺势,必为大商人。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势的最好写照。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从来没有向洋人借过款,并且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代表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谕批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胡雪岩提出向洋人借款的想法,甚至让一向果敢有佳的左宗棠也心存犹豫。最终,在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下,左宗棠才同意其想法。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古话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虽然都是向洋人借款,但恭亲王那时要办一定会遭到否定,而此时却不一样,这时提出这个想法获得获准可能性极大,这是时势使然。第一,恭亲王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持保留意见,恭亲王也随之开始打退堂鼓,事情自然难以办成;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收复东南广大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主动借款帮助朝廷,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拒绝。第二,恭亲王时朝廷军务并不紧张,向洋人借款买船还可以暂缓,而现在军务重于一切,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解决军务之急而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请求,朝廷自然不会拒绝。第三,现在带头向朝廷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并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就不一般了。凭借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只要办就一定会成功。结果事情的发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几乎一点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