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付窦建德,前期用到了同王世充同样的战法,几次小的遭遇战,唐军都用灵活机动的战法尝到了甜头。此外,唐军大将王君廓和之前李君羡一样,偷袭了窦建德的运粮部队。这几次的牛刀小试,给夏军制造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一种莫名的恐慌,在士兵们之间蔓延开来。
恐慌之下的夏军,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个叫凌敬的谋士,就劝窦建德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大军绕开洛阳,走河内[34],进河东[35]。计策中没有提到的,只要拿下河东,沿着当年曹操战马超的路线,乘长安空虚之际,直捣黄龙。这样,唐军自然不能首尾相顾。李世民回师之时,也是洛阳的危机化解之时。
究竟是大军绕道而走,还是死战虎牢关。两个作战部署的草案,被同时摆在了窦建德的办公桌上。
然而,窦建德经过权衡,最终决定和唐军在虎牢关展开决战。夏王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洛阳的王世充,恐怕已经撑不了太久了。夏军一走,洛阳城中的郑军士气会立刻进入坍塌状态。到时候,不管王世充是速降还是速败,腾出手来的唐军,都会让窦建德的夏军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此外,唐军的主力就在眼前,那么何必舍近求远,何妨一战而定天下?
不过,夏王的想法合理,却不合时宜,他忽略了李世民的想法,以及唐军的真实意图。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你的选择只是一瞬间,影响的却是整个历史进程。
李世民又何尝不想一战定鼎?
既然郑军和夏军的主力都在,那么这也是唐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然而,李世民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兵力的差距问题。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唐军虎牢关的人马全体都算上,不会超过两万。一旦决战来临,唐军没有十足的胜算。
不过,我们进一步分析。窦建德的队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农民军的单兵与协同作战素质的问题。农民军大多是泥腿子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兵法培训。隋末各路势力的混战中,农民军兄弟们只是从战争学习战争,其单兵作战能力,显然无法与关陇军事集团的正规军唐军相提并论。此外,夏军中的很多士兵,是新近招降或合流的,来自包括孟海公、徐圆朗、王世辨等几路人马。这样新组成的部队,不会有太强的凝聚力。更加要命的是,收复河西走廊之后,唐军拥有了传统马场,因此军中装备了很多骑兵,而农民军基本都是步兵。况且,夏军一直在中原作战,他们并不了解来自遥远关中的唐军到底是什么战法。究竟是黑社会打群架,还是人海战术吓死你,还是按照套路一板一眼来,对于陌生对手的作战习惯,夏军一头雾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规模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