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花间一壶酒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字体:16+-

刘禹锡,唐朝诗人,自幼聪明勤奋,熟读儒家经典,少年时便已能吟诗作赋。唐顺宗即位后,原太子侍读王叔文在朝中得到重用。刘禹锡因一直与王叔文交好,且才华得到了王叔文的肯定,于是有了进入官场的机会,并积极参与到一场重大的政治革新中。

革新的初见成效令刘禹锡受到了鼓舞,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藩王、宦官等保守势力联合反抗,革新最终失败了,顺宗被迫让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职,直到唐元和九年(815年)才得以奉召回京。

回京后的第二年,刘禹锡因作诗得罪执政者而经历了一场长达近十年的外放。外放期间,他的心中极为不满,便采用寓言诗的方式将这种情绪写在了自己的诗作中。

唐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前往洛阳。途经金陵时,他读到了一位好友所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的诗,并受到启发,也写下了五首咏怀金陵古迹的诗篇,并为该组诗篇并称为《金陵五题》。其中,当属排在第二首的《乌衣巷》流传最广。

乌衣巷本是一条安静的小巷。东晋时期,王导和谢安两位朝中重臣带着整个家族搬到了此处,自此,这条小巷就变得繁华起来。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也是建朝过程中最大的功臣,是他在天下大乱时看清了形势,建议司马睿迁都金陵,帮助司马睿团结各方力量,并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谢安任丞相时虽已有四十多岁,却一上任便立了大功,阻止了桓温的篡位。在他指挥下的淝水之战更是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王、谢两个家族对东晋做出了重大贡献,享受到了朝廷的厚待。他们的后人也都十分出色,不断涌现出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等。因为这两个家族的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所以后人将此巷称为“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