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灭: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

5.容闲十六年的梦

字体:16+-

支撑晚清的栋梁重臣曾国藩身心劳瘁,他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过世前他做了一件“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便是促成中国幼童留学美国。

一直在曾国藩手下办洋务的容阂,派遣中国学生出洋留学是他多年梦想,为此奔走呼号了十六年。1868年,容阂曾向江苏巡抚丁日昌进言,选派优秀青年出洋留学,丁日昌很支持他,将条陈呈给军机大臣文祥,请其代奏,不料文祥突然丁忧,事情搁浅下来。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和丁日昌被朝廷派去“扑火”,随行的容阂担任翻译。期间,容阂再次提岀此事。他的想法很单纯——“借西方之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少年”。

派遣中国青年留洋非同小可,中华帝国前所未有。所以,曾国藩小心而慎重。1871年夏天,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名义联衔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建议选派优秀幼童赴美国学习“西人长技”。致总理衙门的信函开宗明义:“去秋国藩在津门,丁雨生(丁日昌)中丞屡来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选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为什么选派幼童去泰西(西方国家)学习?就为了渐图自强。为什么首选美国?那年蒲安臣在与美国的续约中,有一条约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学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既然美国给予这么好的条件,首选美国理所当然。倘若尝试成功,然后再派学生去其他泰西国家,比如英国等等。

两位重臣为谋此事绞尽脑汁,他们在选材、筹资以及学龄和学期上都思量得很细致周到。幼童选拔上“盖聪颖子弟不可比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总之,国选的幼童不但智商高、人品颇佳,家庭出身也不能有问题,凡是亲属之间有参与过“作乱”或犯过法的都不行。筹资属于国家拨款,自然不成问题。幼童年龄呢,应在10岁到15岁之间,每年选一批30名,四年共120名,留学年限为15年,“15年后,按年份起挨此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30岁上下,年富力强,正可及时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