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陆、海军接连失利。陆军败于平壤,仓皇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海军在黄海大战中伤痕累累,缩回旅顺港休整。李鸿章心里明白,一旦北洋水师再有什么闪失,赔光了他的老本,他在朝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他严令丁汝昌的北洋水师避战不岀,保存实力。尽管日本舰队屡屡挑衅,恨不得引诱北洋舰队出来一战,每每失望而归。
那个掌控帝国命运的60岁女人,依然沉浸在她欢度生日的美梦中,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她的寿诞重要。对日宣战之前,她一门心思地求和,碰了钉子才勉强同意跟日本人打;平壤、黄海两战役打得一团糟,反而使她求和心更切,什么帝国的体面、民族的尊严,她毫不顾惜。慈禧指令李鸿章二度同俄国公使喀西尼接触,求人家出面斡旋,同日本谋和。
可把主战的光绪皇帝愁坏了。他名义上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其实有职无权,国家军政大事皆由皇太后说了算,而且朝中没一个能跟慈禧提反对意见的。“帝党”们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必须推出个敢和慈禧顶牛的“持不同政见者”,谁呢?他们骤然想到了下野十年之久的恭亲王奕訢。论资历、论性格、论以往经验,老亲王的仗义执言,定能牵制慈禧的独揽大权。
9月27日,“帝党”人物李文田、陆宝忠和张自熙联衔上奏,恳请起用恭亲王岀山,力挽不利的局面。慈禧是个爱记仇的女人,当军机大臣翁同穌、李鸿藻面陈此事时,慈禧老大不乐意,连连说了好几个不同意。光绪皇帝没辙,召集“帝党”的人商量对策。陆宝忠等人秘密串联,联合大臣们造舆论,形成强大的气场,逼迫慈禧就范。
两天后,慈禧不得已召见了恭亲王奕訢,授其“管理总理各国衙门事务,并添派总理海军事务,会同办理军务”。其后,又发懿旨:恭亲王奕訢,着在内廷行走。过了一个月,任命恭亲王为军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