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从对自我的认识开始的,而自我知觉的正确与否,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适应。自我知觉是以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它属于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其认识的主要对象包括自己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对自我知觉和对他人的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对他人的知觉愈深刻、全面,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愈随之而发展。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使他遭到各种不应有的挫折。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上路之前,都要先把所有重要的东西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又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那个生性狡猾的和尚对里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里长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里长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于酩酊大醉,躺在**鼾声如雷。和尚赶快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里长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第二天早晨,里长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里长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这个里长愚蠢到连自己和别人都分不清。当然,这是个夸张的寓言故事,生活中除了精神不正常,不太可能有糊涂到如此地步的人。但是,我们也要提防犯五十步笑百步的错误,想一想,难道我们对自己,能够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绝对清醒的认识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问自己了,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心理学研究表明,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比他自己真正是怎样的一个人更为重要。像老子说的:“知己者强。”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以及怎样最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为,每个人都是按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而采取行动的;同时,也通过外部行动来证明这种自我认识的正确性。一个人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都来源于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正确,就能在心理上有效地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恰到好处;否则,就像盲人骑瞎马,不清楚自己的思想、行为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必然处处碰钉子、犯错误。但是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我们往往不能客观地、如实地认识自己,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常言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可用来说明这种情况。因此,不仅中国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名言,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认识你自己。”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但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把自己概括得非常准确。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话是否适合我们?“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这其实是一顶套在任何人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而太多的人爱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这种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那么人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呢?这就需要人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左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靠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别人的意见不是不能听,恰恰有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是在听完别人的意见后,一定要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你永远不能把自己的脑子交给别人,永远要保持自己清醒的独立的头脑。此外,我们还不能孤立地了解自己,要认识自己的心理、生理、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就要同与自己各方面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好坏、优劣、高低、美丑。心理学家把一个人通过与他人的能力、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对自己价值的认识与评价过程,称为“社会化比较过程”,这也是了解自己不可或缺的途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