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无法解释的大萧条
“从未遇到过比现在更加令人鼓舞的繁荣景象。在国内方面,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年代……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满意,并且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这段充满乐观和对未来美好憧憬的讲话,来自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12月4日发表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此时,距离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整整一代历史学家都指责柯立芝由于盲目乐观,而看不见国内外经济正暗流涌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即将到来。其实,这样的指责只是马后炮。就当时的美国情景,柯立芝总统是有理由乐观的。他执政的时期(1923~192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环境稳定,国际贸易复苏。在此前的一战中,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向欧洲大陆输送大量军需物品,充当交战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业生产。1918年后,利用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在全球进行商品输出。短时间内,美国实现了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从债务国到债权国的转变。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1925~1929年期间,制造企业从18.39万家增加到了20.67万家,产值由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只有67点,到1929年6月已高达129点,8年间翻了一倍。1926年,美国生产了430.1万辆汽车。而3年以后的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了535.8万辆,比1926年增加了100多万辆。前几年热播的好莱坞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派对,纸醉金迷的生活,正是当时繁华社会生活的剪影。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作为一位信奉古典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共和党人,柯立芝对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有着近乎痴迷的信仰,这反应在其经济政策上就是四个字——自由放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其对农业补贴的态度。1926年,柯立芝否决了由农业部长等人支持的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该法案动议联邦政府花钱在农业丰产的时节购买农民卖不出的农产品,以待日后再销售,或在国外低价销售。柯立芝否决的理由是政府不应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益。要知道柯立芝本人就出身于农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