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说为政府干预经济,以政府投资弥补需求不足,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支持。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胜选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他抛弃前两任总统“自由放任”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经济政策。政策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当时也称“三R新政”。
1934年美国政府把此前的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第一项内容就是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纳年龄在18~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瞭望塔等工程建设。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由财政拨款,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至1939年前夕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就是放弃金本位制,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新政取得了巨大成效,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人下降至800万人。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不过就如凯恩斯本人和凯恩斯主义具有争议一样,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罗斯福新政,对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在新政推出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开始稳步复苏了,而真正将美国拖出萧条“泥沼”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