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当经济学邂逅心理学
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疑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然而,这一经济学的最高荣誉授予的不是经济学家而是心理学家。你一定会奇怪,是经济学界没人了吗?敢问经济家们心理阴影有多大。其实,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对皇家科学院的这一决定心服口服。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卡尼曼教授的研究的确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2008年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先后一针见血地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提出批评。克鲁格曼指出:“过去三十年宏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向好的方面说,是无用的,向坏的方面说,是有害的。”斯蒂格利茨评论道:“所有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检验都表明,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是失败的,这些模型并没有预测到金融危机会发生,而当危机真的发生时,它们低估了危机的影响。”
为什么一众经济学大腕会对主流经济学如此批判(确实有点言过其实)?其实自从古典经济学创立以来,对其批评声就从没停止过。特别是现代以来,宏观经济学过分聚焦于市场价格,越来越抽象和脱离实际,一些学者过度使用数理模型,为了方便模型求解,设立了一大推脱离实际的假设,为模型而“模型”,使“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像智力游戏,与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目的越来越远”。
新古典个人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就是把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建立在个人偏好公理、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均衡的基础上,其中市场均衡是新古典经济学唯一的整体主义假设,不考虑制度、习俗、本能等。比如,现在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如果西瓜和香蕉比,他更喜欢西瓜;香蕉和苹果比,他更喜欢香蕉;自然而然推出的结论就是,相比苹果,理性人无疑是更喜欢西瓜。然而现实的“人”是这样的吗?恐怕对于口味的选择不能这么简单排序。如果有人说他更喜欢苹果,你也不会认为他是疯子。但是,在古典理论中,这个人一定是“不理性”的,而“不理性”的人是不会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