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货币的真相:货币规则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第四节 守不住的汇率

字体:16+-

对于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当年,亚洲金融的危机发生与固定汇率机制有着莫大的关系,经济学里有个专门词汇来形容这类危机——“货币危机”。货币危机通常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当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恶化或者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由于无法守住原来的固定汇率,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其结果往往是本国货币汇率“**”,这种汇率变动往往伴随着自信心的丧失、金融系统的恶化、经济增长的衰退,乃至政局的动**。

早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索罗斯就已经成名了,他因成功狙击英镑而被称为战胜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的人。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欧洲汇率体系。这个体系为成员国货币设定固定的中心汇率,允许汇率在中心汇率上下一定的幅度内波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就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固定汇率制,可以看做是欧元的早期雏形。如同现在的欧元区一样,因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德国及其货币马克在整个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时,恰逢柏林墙倒塌,东德和西德统一。在这一标志性事件影响下,西方社会对统一后的德国充满期待。与这种乐观的期望不同,索罗斯认为由于东德与西德的经济差距较大,德国将投入大量资源重建原东德地区,这会拖累德国经济。德国将不得不聚焦自身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英国问题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当时,英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英镑有贬值的趋势,但是为了维持英镑对欧盟其他成员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英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加息(利率平价理论)。这无疑对处于衰退的英国经济是重大的打击。英国政府的这一操作遭到了国内潮水般的批评,国内企业家和反对党认为应该让英镑贬值以刺激英国的出口。尽管时任英国首相梅杰一再重申英国将保持汇率稳定,无意使英镑贬值,但是索罗斯看出英国政府只是嘴硬,这一承诺无异于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