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关于“大数据”,有一句盛传已久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这句话是存在逻辑问题的,你能看出来吗?
揭晓谜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上帝等不等于人?
如果说,上帝不等于人,把两者放在同一位置上进行差别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上帝等于人,两者存在比较的基础,那就又出现了内在的逻辑冲突:倘若“任何人”包括上帝的话,那么上帝也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此话前后就是自我否定了。
要解决这个逻辑谬误,办法很简单,放弃用“上帝”做比较,直接将这句话改为:“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可是,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就一定可信吗?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呢?
在现实的论证中,利用统计数据作为证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的证据看起来十分动人,因为数字让证据显得极具科学性,非常精准,似乎它就代表了“事实”。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真相:统计数据会,且经常会,说谎!它们不必然就能证明它们想证明的一切。
那么,数据是如何欺骗我们的呢?或者说,数据为什么不完全可信呢?
混杂因素
混杂因素,是指在试验中会混淆所研究因素与结果之间联系的那些外部因素,它的存在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出现所谓的混杂效应。
2008年欧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两届大赛中,章鱼保罗声名鹊起,红遍全球。原因就是,这个生物预测14次猜对13次,成功率高达92.86%,被人捧为“章鱼帝”。
但凡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章鱼有预测能力”是不符合现实的,但为什么会出现预测14次猜对13次的情况呢?这里面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呢?答案正是,混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