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 你会这样回答问题吗?
看女友脸色不对,帅哥小心翼翼地问:“怎么阴沉着脸?”
——女友:“我心情不好。”
看父亲经常醉酒,女儿私下问母亲:“爸爸怎么每次都喝醉?”
——妈妈:“他处于中年危机期。”
看邻居的孩子哭闹,另一位宝妈问道:“孩子怎么了呀?”
——邻居:“他闹别扭呢!别理他。”
……
你会像“他们”这样回答问题吗?你认为“他们”给出答案了吗?
上面的三组对话,看起来像是在沟通,但仔细琢磨会发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也没说。阴沉着脸和心情不好,原本就是一个意思;喝醉酒肯定是有原因,父亲正处在中年时期,遇到的问题必然是中年危机;孩子哭闹发脾气,和俗语说的“闹别扭”,没什么区别!
命名谬误
通过贴标签或命名来描述所发生的事实,以掩盖说话者的无知的情况,在逻辑学上称之为命名谬误。命名谬误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说话者知道名称,也知道原因,但实质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重复问题,说了等于没说。
命名谬误是在论证中使用不恰当的定义而产生的逻辑错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它可以一笔带过地回答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哭闹、摔东西”,是因为“孩子脾气不好、闹别扭”,看起来像是回答了,但其实阻碍了寻找更深刻的原因——孩子哭闹,可能是某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命名谬误,对我们而言有两个作用:
〇鉴别他人所说内容的含金量
有些人在回答问题时,看似是回答了问题,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只用另一种方式重复表达一遍。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方不想说,或是对方压根就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