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处在新环境中无所适从的人是难有作为,因为时势多变迁,计划不如变化快,只有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征服新的世界。在人生中,只有善于适应环境并能营造新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是个很坚强的人,不愿仰赖他人生活,因此,他跟庄静庵谈了想出去找工作的打算。
庄静庵极表赞成说:“香港时时处处都有发财机会,就怕人懒眼花,错过机会。潮州人最能吃苦,做生意个个都不错。我认识好些目不识丁的从潮州乡下来的种田佬,几年后,都发达了起来。”
李云经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然而却四处碰壁。他心中不禁泛起一股失落感。在家乡,他是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他的渊博学识,使那么多的财主富商黯然失色。
来到香港这个商业社会后,一切都颠倒了过来,拜金主义盛行,钱财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里再也没有人向李云经请教古书上的问题,更没有人夸奖儿子李嘉诚吟诵诗文的出众禀赋。不惑之年的李云经,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李云经虽与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在环境的逼迫下,他也不得不努力使自己与环境融合。
李云经终于找到了工作,是在一家潮商开的公司做小职员。其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香港商会号召商人市民募捐,用以购置飞机武器支援中国军队。李云经捐出了积攒多日的数枚港币,而那些富商们,捐出的却是数千上万港元。见此情景,喊了半辈子教育救国的李云经,对友人感叹道:“实业亦可救国。”
李云经面对现实,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圣先贤的风范训子,而是要求嘉诚“学做香港人”。这首先得完成两个步骤,以适应环境,即:一要学会广州话,二要攻克英语关。因为在香港,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于闽南方言,彼此相差很远。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另外,香港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其官方语言是英语,也是香港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尤其在上流社会,英语更是通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