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传

极言无隐,广开言路

字体:16+-

在唐太宗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从来没有任何皇帝能像唐太宗这样积极纳谏。正是因为唐太宗兼听纳下,所以大唐王朝才能形成谏诤之风。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初,唐太宗对待朝廷的政务非常勤勉谨慎,每天废寝忘食地处理朝政。有一次,他问魏徵:“君主怎样做才叫明辨是非,怎样做才叫昏庸糊涂呢?”魏徵告诉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魏徵的这种说法,也很清楚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神,处理任何问题都未必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他善于纳谏,坚持纳谏。

在唐朝时期,朝廷中设立了一个独特的官职——谏议大夫。顾名思义,谏议大夫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提出各种意见。仅从表面来看,这个职务仿佛无关紧要,但是对于真正贤明的君主而言,这个职位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时刻倾听大臣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才能实现治理天下的伟大目标。唐太宗在经过反复斟酌之后,认为朝廷中虽然有众多大臣,但是只有魏徵才是最适合担任谏议大夫的。正是因为唐太宗做出了如此英明的决策,也因为魏徵始终忠于职守,不怕得罪皇帝,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所以唐朝的贞观盛世才能得以实现。

在其他朝代里,也有很多大臣像魏徵这样冒死向皇帝进谏,但是皇帝轻则对他们置之不理,重则治他们的罪。这使得大臣们很少敢在皇帝面前进谏。唐朝的谏议大夫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唐太宗虚心求谏。他很清楚,要想让大臣们直言进谏,就必须多多鼓励进谏的大臣,给予那些提出意见的大臣奖励,这样才能让其他大臣没有后顾之忧,也更为积极地进谏。

当然,并非每个大臣提出的建议都能够被采纳。面对那些提出的建议并不合理的大臣们,唐太宗从来不会过于刁难,更不会惩罚,而是让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有着虚怀若谷的气度,所以才能够维持积极进谏的良好氛围。很多人认为,唐太宗之所以虚心纳谏,是为了让唐朝能够长治久安,让自己能够更久地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也有人认为唐太宗只是在治国安邦的大事上才能接纳大臣的建议。实际上,唐太宗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人。他不仅能够在朝政中做到虚心听取意见,即使是在个人生活中,他也能够积极地采纳大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