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朝廷之中人才济济。除了前文所说的有谋定之功的刘文静,以及作为唐太宗左膀右臂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之外,谏臣魏徵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他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徵性格爽直,富有才华。他殚精竭虑地辅佐唐太宗。在担任谏议大夫的职务之后,他对唐太宗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时候,因为在思想观念方面与魏徵有分歧,唐太宗也会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责罚魏徵。但是,魏徵从来不会屈服于唐太宗的皇帝权威,他总是非常诚恳地向唐太宗提出建议,哪怕唐太宗暂时不能接受,他也不屈不挠,继续苦口婆心地说服唐太宗。最终,唐太宗对于魏徵的意见总是能够积极地采纳。可以说,在历史上,唐太宗与魏徵这样的君臣关系是极为罕见的。
贞观初年,魏徵刚刚升任尚书右丞就被人诬告结党营私。李世民当即任命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这件事情。温彦博尽职尽责,最终发现魏徵是被诬陷的,不过温彦博也向唐太宗提出,最好能够要求魏徵随时报告自己的行踪,否则魏徵经常行迹不明,小人就会抓住机会诽谤魏徵。唐太宗认为温彦博说得很有道理,因而特意要求魏徵以后要随时报告自己的行踪。魏徵得知消息之后,当即进宫面见唐太宗,对唐太宗说:“我想当良臣,而不想当忠臣。”
唐太宗不明白良臣与忠臣有何区别,魏徵对唐太宗说:“良臣不但可以让自己青史留名,而且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忠臣尽管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却身受诛灭,君王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甚至国运也会因此而沦丧。”在魏徵的一番解释之下,唐太宗深以为然,还给了魏徵重赏。
后来,魏徵升任秘书监。他发现朝廷里的各种典章书籍非常混乱,因而当即开始着手整理。在整个贞观年间,魏徵为国家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魏徵作为谏议大夫,从来没有私心,他进谏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哪怕唐太宗对于他的进谏勃然大怒,他也决不后退,决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