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传

修订史书,以史为鉴

字体:16+-

贞观六年(632年),对于士族卖婚的社会弊病,唐太宗非常忧虑,特意与宰相房玄龄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深刻的探讨。唐太宗说:“很多名门望族尽管家道中落,却依然借助女儿出嫁的机会,索要大量财礼。这种行为败坏了社会风俗,扰乱了礼法,必须马上进行大力改革。”正是以此为契机,唐太宗下令修订《氏族志》。那么,什么是氏族呢?所谓氏族,和士族是同样的意思。在唐朝,以地域为区分,有四个氏族集团:山东士族尚婚姻、江左士族尚人物、关陇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在这四大士族中,其他士族或者没落,或者势力衰弱,唯有山东士族根基深厚,势力强大。山东士族以崔、卢、郑、李、王为首,很多朝廷重臣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争相和山东士族联姻,例如房玄龄、魏徵等。这样一来,山东士族的社会地位始终很高,难以撼动。唐太宗深知士族的力量过于强大,会严重威胁到皇权的稳固,所以他早就想找机会削弱山东士族的势力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当即下令让人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隋末唐初,朝廷里官员的变动很大。很多官员被革职、贬职或者调任,也有一些新任的官员势头很强劲。为了稳定局面,针对《氏族志》的修订工作,唐太宗进行了明示:“遍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辩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为了真正做到“遍责天下谱牒”,唐太宗特意选了熟悉全国各地士族姓氏的官员负责编撰《氏族志》。例如,在《氏族志》的编撰人员中,令狐德棻是代北左姓;韦挺是关中首姓甲门;高士廉是山东渤海著姓;岑文本是江南土族。有了这来自四大士族的四个人分工合作,《氏族志》的修订工作就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