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族问题,唐太宗始终特别重视。他知道,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能安定发展,所以他采取了很多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其中,尤以内迁突厥和设置羁縻府州这两项措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终于解决了东突厥一直以来蠢蠢欲动的问题,马上召集群臣开始讨论怎样安置突厥。在讨论的过程中,温彦博与魏徵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温彦博主张学习汉朝,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偏僻地区。魏徵则以晋武帝司马炎的永嘉之乱为鉴,认为应该小心防范突厥人,切勿将其流放到黄河以南的偏僻之地,否则很容易生出祸端。
其实,温彦博和魏徵所争论的问题,恰恰是唐太宗的心腹之患。后来,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把突厥人内迁到中原,还将一万户突厥人引入长安,定居下来。对于突厥人,唐太宗并不另眼看待。他从突厥人中选取了一些有才华的人在朝廷中担任官员,而且比例还很高。在朝廷里,有一百多位武官都是突厥人,占到朝廷所有武官的一半。很多突厥人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对唐太宗忠心耿耿。
唐太宗作为封建时期的帝王,能够以如此开明的政策对待战败的民族,恩威并施地安抚了突厥部众,极大地稳定了唐王朝北部,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简而言之,唐太宗对待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羁縻政策,这个政策的施行大获成功,使很多少数民族的人都真心诚意地归顺大唐。突利可汗的弟弟为了避免被大唐问罪,四处逃亡,后来听说唐太宗对待突厥人宽大为怀,因而主动归降了唐朝。看到羁縻政策在对待突厥问题上大获成功,唐太宗还把羁縻政策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上。
唐太宗之所以能带领大唐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他致力于设立少数民族羁縻州府是密切相关的。在收服了各个少数民族后,唐太宗取消了各个少数民族可汗的称号,直接为这些少数民族设立长官,实现了他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和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