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传

玄奘西游

字体:16+-

大唐盛世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很多外国使者争先来到大唐观摩、学习、经商等。在此期间,大唐也派出去很多人到其他国家进行访问。除了朝廷使节去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之外,商人和僧侣的足迹也遍布世界各地。对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外国人将他们统称为“唐家子”。在民间诸多走出国门的人物中,玄奘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很多人熟知。

玄奘之所以为大家熟知,是因为《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以玄奘为原型进行创作的。通过《西游记》的广为流传,玄奘在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然而,玄奘真实的游历故事与神话传说中的唐僧取经历程有着很大的差别。

玄奘,俗名陈袆(也作祎),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十岁时,他为了维持生计,和哥哥一起进入佛门,于三年后正式剃度出家。玄奘对于佛教特别感兴趣,先后拜了很多高僧学习佛教理论。在精研佛学时,他发现佛教理论很混乱,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定论,因而产生了一个想法,即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学习佛法。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廷并不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想法。最终,玄奘以偷渡的方式,擅自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在来到高昌时,高昌王麴文泰信奉佛教,因而热情地接待了玄奘。虽然麴文泰极力挽留玄奘,但是玄奘却坚决拒绝了。后来,麴文泰请求与玄奘结为兄弟,玄奘同意了。离开高昌国时,玄奘得到了二十五人、三十匹马的馈赠。麴文泰还写了二十四封信,让玄奘在西行途中经过二十四个国家时,呈给国王,得到便利。西行途中,玄奘途经很多国家,对于有的国家匆匆而过,对于有的国家则短暂停留。贞观五年(631年),玄奘到达了摩揭陀国。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贞观十年(636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又踏上了学习佛法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