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的百姓在乱棍打死了县令后,开城门迎刘邦,在这些百姓的心中,刘邦就是能给自己带来新命运的英雄,因此,大家一致推举刘邦为首领,领导沛县人民继续起兵反秦,其实,这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此时,刘邦却以退为进,告诉众人,如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纷纷起义,有能耐的人很多,而自己恐难当大任,不能保全父老乡亲们的性命安危。
这一招用得妙,其实,刘邦心里清楚,现在情势下,造反这个事,只有自己敢出头。那么,为什么别无二选呢?
对此史记里做了交代,首先,“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里说萧何跟曹参等人都是文职出身,都比较洁身自爱,考虑的东西也复杂些,担心万一事情不成功,以后是要被灭族的,所以都不敢带这个头,要知道当时陈胜吴广的起义也刚开始不久,全国各地虽然到处都有人起兵响应,但结局如何谁都不知道,能成功固然好,但是万一失败了,造反这种事无论搁在哪朝哪代,那都是杀头诛九族的事,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这种事能有人当领头羊最好让别人去当,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让刘邦当这个领导,事若成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少不了,事若不成,秦国首先要诛杀的也是像刘邦这样的带头人。
最后史记里讲:“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众莫敢为”这四个字很有意思,非常生动地说出了当时其他人的心理,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不敢当这个出头的椽子,接这个烫手的山芋。所以哪怕刘邦再三谦让,大家也都不敢当这个县令,于是刘邦就当仁不让,当上了沛县的县令,被沛县百姓尊称为“沛公”,此时的刘邦已经四十有八了,可谓是大器晚成。刘邦当上县令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反秦之路,经过几年的征战,最后终于在垓下击败项羽,夺得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平民身份登上天子之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