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几乎所有的名字都是有着具体指向的,或季节,或气象,或物候,或农事,实实在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一个名字看似指向虚无,却又最是丰饶传神且气韵生动,那就是清明。
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阳光、土地、河流、阡陌,天地万物都是那样舒活而滋润,充满了情窦初开的勃勃生机。雨是杏花雨,风是杨柳风,水是桃花水,反正都是带着香气和色彩的。人们换上了脱单的衣服,顿觉神清气爽,连呼吸也干净而温暖。杂树生花,群莺乱飞,这是已经被用烂了的描写,却也是最实际的景观。而那些常绿乔木——例如香樟——却在悄悄地褪换叶片,玉树临风,飘洒一地旧妆,就像一个赶场子的当红花旦在后台换行头,既藏藏掖掖又手忙脚乱。河坡和田埂上的草一点一点地绿了,却并不张扬,所以诗人说: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天是膨胀的季节,阳气上升,心情随之躁动,人们在屋子里待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要往外跑。清明扫墓只是个“往外跑”的由头,实际上是为了踏青和娱乐。小户人家的踏青总是与生计有关的,看看地里庄稼的长势,一边盘算着农事及收成之类。他们大抵是体味不出垂柳的魏晋风度或桃花的晚唐诗意的。对于他们来说,春荒正方兴未艾,但地里的麦子才刚刚起节,虽然蚕豆开花了,但他们知道那两句农谚:“蚕豆开花哄煞人,豌豆开花有巴成。”离麦收还远着呢,因此一路上的心情不会很浪漫。至于杜牧诗中所说的那些人——刚刚扫墓时还悲悲切切地“欲断魂”,一转眼就寻找“杏花村”享受去了——起码也应是衣食无忧的中产之家。既然衣食无忧,又既然已经出来了,他们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在小馆子里喝几杯春酿,此外肯定还有属于这个季节的若干娱乐活动,例如野餐、游戏、斗鸡、踢球、放风筝,甚至调情猎艳、寻花问柳。其中有些活动居然成了现代奥林匹克某些项目的最初创意,例如蹴鞠即足球,角抵即摔跤。有些地方的妇女在清明节喜欢玩一种叫“捶丸”的游戏,几百年以后,人们把类似的运动称之为高尔夫,当然,玩的时间不仅限于春天,参与者也不仅限于妇女,只要你有足够的权势,或者,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