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之年
行都的生机其实不在朝会上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里,而在街巷里长年不息的叫卖声中,百货杂陈,市声喧阗,那是一座城市朴素敦厚的底蕴,也是真正有情有义有着肌肤之亲的。因此,随着节令的变化,那叫卖声一个阶段自有一个阶段的主旋律。当你看到满街的米食、灯彩、玩具、桃符、果品、香烛时,不用看皇历,便知道要过年了。开春后,各式各样的花卉从余杭门外的马塍一带涌入城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借助这样的诗句,我们至今仍然可以怀想千百年前的临安风情。在大街小巷的卖花声中,寒食省墓和踏青的相关物品又悄然上市了:青团、枣饼、稠饧、风筝,每一种商品都伴随着相应的歌叫。而清明一过就该春试放榜了,“千门走马将看榜,广市吹箫尚卖饧。”其实又岂止是卖饴糖的箫声,那是一年一度的科场经济大开利市了。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正是从这“吟叫百端”的市声中,人们体味着行都的时序和生活节律。
当然也有四时不变的老调子:叫果子的,喝故衣的,还有兜售零头碎脑小物什的货郎。一般来说,那是给市声作衬底的,犹如乐队中的低音。但在市声消停的某个时段或地段,它又是作填充的,阒然空寂中冷不丁来两声,虽没头没脑,却有一种老熟人似的牵系和温暖。例如那种被叫作“惊闺”的声音。“惊闺”其实就是货郎鼓,或者是两块敲击出声的铁片。从这名字看,他们做的大抵都是跟妇女儿童有关的生意:打磨铜镜、针头线脑、小玩具小首饰或小零食。道具一响,唤起闺中少女或少妇的注意,用以代替吆喝。因此,在有的地方,“惊闺”甚至有一种更**的名称,叫作“唤娇娘”。至于那些靠吆喝叫卖的,就不光要有一副好嗓子,还要出奇制胜,这种出奇甚至会惹出莫名其妙的麻烦来。当年在东京,有个卖馓子的,叫卖时既不吆喝所卖何物,也不夸耀自己的东西如何好,只是一味长吁短叹:“亏便亏我啊!”这是一种打悲情牌的推销方式,就如同现在有些商家标榜的所谓“跳楼价”“大放血”一样。当时哲宗孟皇后被无故废黜瑶华宫,此人在宫前放下担子,一边叹息一边大叫:“亏便亏我啊!”这种悲情牌打的实在不是地方,人家正蒙冤受屈,你这不是含沙射影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吗?当下就被开封府捉将进去,扒下裤子打了一百杖。以后再吆喝时,只得改成了“待我放下歇则个”。但有了这一番遭遇,生意却无形中放被炒得很热,就像瑶华宫里的那位孟太后一样,后来反倒因祸得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