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绍兴十二年

回銮

字体:16+-

陛下这个词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下面,后来引申为对帝王的尊称,意思是臣下不敢和皇帝直接对话,要请台阶下面的侍卫传达。

如果把临安看作一座宫殿,临平就相当于“陛下”——这座临安东北郊的小镇是从运河水道进入行都的最后一座驿站,也是登堂入室朝见天子的第一道台阶。就如同宫阶下的那些侍卫同时也是仪仗一样,临平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礼仪角色。一般来说,客人来了,主人下阶迎接;客人告辞,主人又送到阶下,这是人际交流中的礼节。国家之间也大致如此。每次金国有重要的使节前来,官家都要派官员到临平迎接。金使则在临平舍舟登岸,在宋方官员的陪同下骑马进入临安,下榻候潮门内的都亭驿(在都亭驿建成之前则是怀远驿)。金使离开时,亦南宋方官员从陆路送到临平,再登舟北去。这中间南宋方面虽然不无巴结的意味,但大体上还是可以视为一种平等基础上的尊重。当然也有不平等的情况,例如一百三十多年以后,元军进抵临安北郊的皋亭山,宋廷多次派大臣到临平乞和,姿态一再放低,从称侄、称臣到主动送上传国玉玺,甚至可怜巴巴地作秦廷之哭,但元军统帅部始终不同意保存赵宋国祚。文天祥第一次被元军所拘也是在临平。战场上打不过人家,礼节上再谦卑也没用。临平乞和不成,南宋就灭亡了,临平也从此丧失了作为一个王朝都城“陛下”的资格。

绍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官家率文武百官到临平镇奉迎太后。

这一天的天气如何,史无记载。但从奉迎场面的盛大隆重以及所有角色的倾情投入来看,天气应该不错。这是南渡以来宋王朝外交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成功。太后回来了,和议有了理由,岁贡裂土有了理由,诛杀岳飞有了理由,这些年来所宣传的英明正确也都有了理由。这是一次煽情的绝佳时机:母子之情,君臣之情,家国之情,都是好东西啊,勾兑在一起,酸甜苦辣,**气回肠。如此盛事,怎样张扬也不为过分。二千四百八十三人的仪仗队早就训练有素了,那些人都是从御前诸军中挑出来的,个头一水儿齐,全都仪表堂堂,英武赳赳,往那儿一站就能长大宋朝的国威和军威。当年太祖皇帝为了强军,曾亲制木梃为募兵标准,凡身高超过木梃者为上等兵。这些年战事频仍,募兵时往往抓到篮子里就是菜,也就顾不上身高了。这次官家在挑选仪仗队时,又重捡太祖皇帝的木梃为身高标准,非上等兵不得入围,可见其对这支队伍的看重。平心而论,那些人尽管上了战场不行,但在操场上铺排这种花拳绣腿的仪式却一点也不怯阵,那场面,那队列,那一招一式,那如雷般的欢呼,都无愧于精锐之师。既然兴“师”那当然要动“众”,随同官家到临平来的,不仅有宰执大臣、六部首脑、三衙管军,还有宗室贵胄、皇亲国戚。官家的两名养子——普安郡王赵瑗和崇国公赵璩——还有他唯一在身边的亲妹妹柔福帝姬,也都出现在奉迎的队伍里。秦鲁国大长公主是仁宗皇帝的女儿,按辈分比官家高出三辈;吴国长公主是哲宗皇帝的女儿,为官家的堂姐。这两位宗室中有相当身份的女眷,半个多月前已和太后的弟弟平乐郡王韦渊一起前往淮上奉迎,当会和太后同舟抵达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