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基础篇

18.讲话稿怎样安排结构?

字体:16+-

答:所谓结构,即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围绕讲话主题的需要,通过层次与段落对题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各层次与段落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呼应,共同为主题服务。结构的方法因讲话稿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团代会等例会上的工作报告,其结构的模式化较强,即前一部分报告工作,后一部分提出工作意见,几乎篇篇如此,所以这里不做讨论。要讨论的是无一定模式的、用于布置工作的各类讲话稿的结构方法。这类讲话稿的结构因会议的主题、内容、对象而异,甚至因讲话者的兴趣、风格而异,所以结构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在这里,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以内容定结构。当我们接到起草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这篇讲话稿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主题,要写进哪些内容?大致讲几个什么问题?考虑清楚后再进行结构设计。这就是说,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决定结构,而不是结构决定内容,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举个例子来说,某篇讲话稿只讲安全生产问题,篇幅限制在3000字左右,如果也像写大块头文章一样,一二三四五地拉上个庞大的架子,就很难把文章写短、写实,就会像瘦个子穿宽大衣服一样显得空****。反过来讲,如果讲话稿涉及党政财文各个方面,而“架子”设计得过于狭小,那么内容就会铺展不开,就会像大胖子穿紧身衣一样显得别扭。所以,内容与结构的关系就像身材与衣服的关系,必须合身、得体才好看,离开内容考虑结构,往往弄巧成拙。

第二,不固守模式。因为这类讲话稿的结构不需要也不应该有某种模式,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造成结构雷同,就显得呆板和僵化了。所以在考虑结构时要注意比较一下我现在搭的这个“架子”和以前搭过的或别人搭过的“架子”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应避免。这就好比做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高矮、一种模式,当然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和美感。现在有些讲话稿的结构就存在雷同的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二段是提出任务和措施,第三段是加强领导,以至于与会者一听到“加强领导”,就知道快要讲完了。当然,这样写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每篇讲话稿都是这样安排结构的,就难免给人以陈旧感。一些同志养成了习惯,凡领导讲话都要讲三个以上的问题,而很少讲两个以下的问题,似乎没讲到三个以上的问题就不完整、不过瘾。说起来,“三”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三足鼎立、事不过三、三思而行、三生有幸、三顾茅庐、三缄其口、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都与“三”有关,于是写文章也是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里边又是三个小问题,好像无“三”不成文了。其实这只是习惯使然。为什么一定要讲三个问题?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关键还是要从内容出发,当讲几个问题就讲几个问题,既不要削足适履,把该讲的问题落下,也不要生拼硬凑,把不该讲的问题硬搭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