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草春秋

当归何处

字体:16+-

——姜维入蜀

“儿啊,替你娘寄些当归来吧!”

这是封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家信。当归,是无论哪个药铺都不可一日或缺的当家品种,血虚症及妇科的良药,能补血、活血、止痛、调经、润肠。看上去,母亲让远方的儿子寄回一些当归是很寻常的事。

问题在于,这封信从甘肃天水发出;而甘肃,却是世上当归最正宗的产地,所产当归质量远远优于别处,最为道地。

收信人在蜀中。

收信人是姜维。儿子当然知道母亲写这封信的真意。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家有良田百顷,不缺这一亩半亩;儿在蜀中但有远志,没有当归可寄。回信语气慷慨,千载之后读史至此,字里行间犹有余音铿锵。只是史料没有记载姜母做何反应,民间传说则多云姜母见信知孩儿志向远大,十分欣慰;还有人说这封“令求当归”的信是曹魏逼她写的,收到回信后姜母便一头撞死以绝姜维的牵挂。

那年姜维正年轻,二十七岁,与从前诸葛亮初见刘备时同岁。

天水人姜维是这一年被诸葛亮带回蜀汉的。

姜维从此不归。

很多人,如诸葛亮,说姜维归蜀,是因为“心存汉室”,于是他的不归也就有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后人也跟着说姜维归汉是基于一种崇高的正统观念:

不是都说曹魏篡汉吗?

只有蜀汉刘皇叔才是天下正主!

其实,这种观念要到曹丕称帝近一千年后才真正成为主流,当时的人更是不怎么在乎三国之中谁的皇位来得正宗些。

也不是说当时天下人都把曹魏代汉看成天经地义,只是因为,早在东汉末期,所谓的皇位正统、所谓的中央权威,本身就已经有些苍白无力了。

两汉地方郡守,官秩与中央九卿相当,都是两千石,辖区的财政军大权一手抓,权重任久,除了不能世袭,俨然是一方诸侯。郡吏都由太守自辟,两汉讲究气节,有恩不报是很被人不齿的,所以被征辟的郡吏对于太守,名分其实类似君臣——当时都称太守为“府君”,此“君”,即有君主之意。郡吏为府君弃官、奔丧、乃至死节,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情况下,“除非任职中央,否则地方官吏的心目中,乃至道义上,只有一个地方政权,而并没有中央的观念。”(钱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