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孩子所在的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场英语演讲比赛,孩子很认真地准备了,最后获得了第三名,我们也很高兴,因为之前学校说的是前三名就可以去省里参加复赛。但就在孩子高高兴兴准备的时候,老师却通知我们说,因为我们市的总名额有限,所以学校只有前两名可以去省里,孩子被刷掉了。听到这个消息,孩子非常沮丧,把自己关在房屋里好久都不出来,看到孩子这样,我们心情也很不好,不知如何引导孩子。
A:
统计显示,我国至少有 3000 万青少年属于亚健康状态——抵抗挫折和焦虑的能力都很差。其实不光青少年,就算成年人,在面对这样“得而复失”的情况时想必心中也会十分难受。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在看到希望的时候,却被告知这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但是,对于心智成熟、性格坚毅的成年人来说,我们接着会做什么?是抹着眼泪祥林嫂般到处哭诉,还是继续我们的生活?
答案显然是后者。因为战胜挫折、不断前进正是我们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其实,我觉得这正是你对孩子做挫折教育的最好机会,你要告诉孩子,生活中很多变化的确是我们没办法去把握的,事情也并不如我们的期望一样去发展。不如意和失望的过程,就是战胜挫折、完成自我超越的过程。面对失败和挫折,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跌倒了重爬起来,这就是对抗挫折的能力。
具体来说,有这么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点,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但事实上,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力,需要家庭、学校和孩子本人做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家长、教师来说,对青少年所受的挫折不能听之任之、漠不关心,更不能“雪上加霜”、一味埋怨批评,应该把挫折当成一个特殊的教材,给予青少年谅解、关心、帮助、鼓励与引导,尽可能让青少年从挫折中获得教益,把消极因素化解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