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京剧趣谈

风从四方来

字体:16+-

世界上有风,文艺作品随之有风。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刮的是什么风?不是东风、西风,也不是南风、北风。而是一种来自上头、来自云霄的风。云霄在哪儿?上头又是谁?——是皇帝,是紫禁城,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观念,是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封建秩序。这股风从上头、从云霄灌下来,灌注进每个人的脑袋,顺着脊梁、顺着血脉,流遍周身,牢牢地把握着每个人一生的一言一行。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京剧就诞生在清朝的晚期——1840年前后。那时,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已经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八国联军也一度进入了北京,但清王朝的统治者(比如西太后和许多王公大臣)却沉醉在京剧当中,把一些最著名的艺人选作“内廷供奉”,经常召唤他们进宫演戏,自己就在京剧锣鼓当中醉生梦死。一般老百姓也很喜欢京剧,当时大多数戏园子都在外城(今天的崇文区和宣武区[26]),而有钱、有文化的人大多住在内城(今天的东城区和西城区[27])。那时散戏很晚,内外城交界的三个城门(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关得都比较早,于是内城的人听完了戏,就只能在外城住宿,第二天再返回自己的家。这瘾头有多大呀!当时的北京,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形式能够和京剧抗争,京剧名伶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就说有一次,庆亲王家里有人过生日,请谭鑫培去唱戏。谭来时,庆亲王亲自到大门口迎接,并且领谭先去一间抽大烟的屋子,让谭过足了烟瘾。后来,庆亲王乘机向谭请求当晚多唱一出戏。谭则回答:“这本来不难,只是我的病才好,恐怕不能从命。如果非要我唱两出,除非那位军机大臣跪下来向我求情——给了我这么大的面子,我也就只好不顾性命去唱戏啦!”谭鑫培说这番话,纯粹是推托。因为当时,一位军机大臣和一个京剧艺人的社会地位是有天壤之别的。但是没料到,谭的话音刚落,旁边一位穿着朝服的军机大臣就给谭鑫培跪下了!他就是那桐,军机大臣,满族人,也是皇上的亲戚。由此可见,京剧在清朝末期的社会位置是多么显耀了。